如果你了解历史,你就会发现我国唐代以前是以烹茶作为主流的。
如果同步茶的制作加工,晒干或蒸青的茶青,主要以采摘树的嫩叶为主。
那么为什么我国的茶初期是以“蒸”为主?
回忆古代历史,以古代的容器作为借鉴不难看出,古老中国饮食用的器皿不是陶瓷就是砂锅。而砂锅不同于现在的铁锅等金属器皿,传热系数较低,所以只能用来蒸、煮食物。而茶作为日常饮用之物,用来蒸煮再正常不过了,受工艺技术的限制,我国蒸、烹茶的做法延续了上千年。
为什么茶叶需要经过杀青之后再饮用呢?刚采摘的嫩叶,刺激性较大而且苦涩难咽,所以需要用高温进行炮制,而起初只能用“蒸或煮”的方式,再配上姜、橘皮等调味剂才去其浓味。由此可见,早期的饮茶形式单一。
早期的《食疗草本》也有记载:“茗当日成者良。蒸、捣经宿。用陈故者,即动风发气。”可见当时的制茶工艺即为“蒸青”,而捣的目的就是让碎茶压成片状,方便运输和使用。
直到春秋战国时期,冶铁工艺的不断成熟和传播,才有了铁锅的问世,而铁锅为茶叶的“炒”制打下了基础,再配上植物油,食物的炒制技术渐渐的发展起来,唐宋以后,茶叶的制作工艺才右“蒸青”转变为“炒制”,泡茶的时代就这样应运而生。
不管茶的工艺如何演变,茶所带来的药理作用却从未变过。饮茶能带来身心上的享受,品茶亦如品人生!